现在一些移动医疗的厂商,在做产品的时候,完全采用了打车模式进行推进。
甚至开始照抄出租、专车模式,出来了现有医院、新建医院模式。
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。
那就是医疗,并不像打车,有如此多的线下资源可以调用。
有几个明显的现象要注意:
1、中国的医疗资源十分匮乏
2、中国的医疗资源过于集中
3、越好的医生越忙,越难以到线上
4、好的医院,不缺患者;
5、看病和打车不一样,不是是个医院你就敢去,是个人你就让他给你治疗
不信?那我问下,如果是你关心的人生病了,你会随便找家医院看看,还是各种打听哪里靠谱?
那问题就来了,即使能有医生到线上,人数有限不说,水平也不会很高。
新建医院,需要有医院的实体,这样成本就高了,而且医生整体数量,不会呈爆炸性增加。
所以,不会像打车软件这样,一呼百应,这个并非不能为的事情,而是一个要持之以恒的工作。
那有哪些是讨巧,现在又能推进的呢:
1、把学医的学生拉到线上,他们不一定有行医资格,但有医疗知识,可以做咨询、网上导诊,这是个不错的开始,比如丁香园就在做
2、用好退休医生队伍,他们经验丰富,有一定闲散时间,但对互联网及移动设备使用不熟练,需要更易用的软件及设备
3、推动国内的社区医院,我们现在的社区医院形同虚设,社区医院的价值根本没有体现出来,其实小问题就应该在社区医院搞定。这个出现的原因,上面已经说到了。解决的方式应该是与政府合作,才会长久。
4、私人诊所,比如牙医、私人医生,这样的服务,这个有美国模式可以借鉴。但要等待政策。
5、远程预诊,缺少专业易用廉价的设备
6、大集团化医院,这个建议几个巨头联合起来,在一二线城市,进行推动。打响品牌战。
7、快速做好远程会诊、诊断、手术等
其实,大家烧钱的地方太集中,另外有几个市场被低估了:
1、运动健身。没有特别专业厂商在做,其实已经可以开展起来了。
2、健康咨询。营养咨询、健身指导、心理咨询、幼儿护理、产前培训。
3、幼老年护理。你懂的。
4、真正的可穿戴设备,现在都是Baby Product,呵呵。
5、需要一个很强势的协会,制定标准,造福人类。